久美在给孩子们上课。 格桑嘉措摄
孩子们在博语小窝认真看书。 扎西摄
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,越来越多的藏族牧民选择定居或外出打工。生活方式的改变给他们带来了便利,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: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如何共处?远离了草原和牦牛的藏族年轻一代如何传承文化?一些有志青年不仅在思考着这些问题,也在探索着解决问题的途径。建图书馆便是他们播撒和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有益尝试。
纳朗玛:搭建新平台,为草原生活注入新活力
“纳朗玛”在藏语中是“森林里”的意思。它是一个村庄的名字,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塔公镇的白玉草原上。这个村已有近700年的历史,生活着世代以游牧为生的藏族人。
“纳朗玛”也是一座社区图书馆的名字。雪山环抱中的纳朗玛社区图书馆于2018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,它保留了传统藏式民居的木石结构,内部根据需求灵活改造空间,使传统建筑更加美观、舒适、实用,也为当地牧民提供了一个了解多元世界的窗口。
纳朗玛社区图书馆发起人久美是一位僧人,创办图书馆对他来说,既是一种助人行为,也是完善自我、实现自我价值的契机。2014年,久美从寒山寺学习归来后,决定为家乡做一些事情。他在康定市先后走访了1500多个家庭,联合社会公益人士为500个贫困家庭提供了资金和物资帮助。但他深知,给钱给物并不是长久之计,只有让当地人自力更生,让孩子们学习知识、接受教育,才能够从根本上脱贫。
2015年,久美发起了公益助学项目——帐篷课堂。帐篷学校就建在久美姨妈家的院子里,请人义务当老师,为70多个孩子讲授藏文及藏族历史知识。除了给孩子们提供文具之外,学校还管吃饭。所有的费用都是上海的好心人捐赠的。
2016年,看到在帐篷里学习的孩子只能坐在地上听课,久美想要建一所房子,办一家社区图书馆。“虽然当时我只有几千元钱,但我开始了行动,买了石头和木料。我不能等筹到所有的钱再开始做事,那样就太迟了,有多少钱就先做多少事。”久美说。
久美的做法得到了一些公益人士的支持。经过19个月的辛苦筹备,2018年8月,纳朗玛社区图书馆正式完工并对外开放,现有藏书1万多册。
而在建房子、办图书馆的过程中,久美也组建了一个6人的工作团队。他们一直致力于链接公益、教育和商业资源,探索适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方式。
“图书馆开业后,我们集中做了两件事:一是邀请当地环保人士到图书馆分享心得,组织社区成员进行草原捡拾活动;二是组织生态马帮,培养当地向导,结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智慧开发自然体验活动,从情感上、行动上保护草原。”久美说,2018年12月,他们迎来了第一批游学团队,当地孩子作为志愿者参与了活动。
图书馆还开展了民族文化展示与交流活动。“我们收集当地游牧民族的传统物件、工艺品和故事,美化图书馆的环境,为当地孩子和外来朋友搭建了解藏文化的新平台;邀请不同领域的伙伴开展工作坊、交流会等活动,为草原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。”久美说。
如今,久美和他的团队仍在进行在地产品研发,收集当地材料和工艺品,外出学习经验和技术,研发当地特色产品,以期实现图书馆运营的自给自足,并带动当地的年轻人一起行动。
“我们还计划开展体验式旅行活动。纳朗玛所在的塔公地区雪山环绕、牧草丰美、牛马成群,是茶马古道中的一站。我们联合当地的牧民家庭开展体验式旅行,让游客入住藏家共同生活,感受游牧对环境和人类的意义,赋予游牧文化新的生命力。”久美说。
博语小窝:让孩子们在民族文化熏陶下成长
博语小窝是一家藏文童书馆,这间不大的书馆就设在四川成都的繁荣闹市区——武侯区高升桥罗马假日广场旁的写字楼内。来这家书馆看书和学习的孩子,大多是在成都定居或务工的藏族人的孩子。
童书馆何以能够“挤”进繁华都市?博语小窝的女主人梅朵说,这要感谢丈夫扎西顿珠的大胆创意。扎西顿珠和梅朵(汉族)是藏汉通婚,两人结婚前,梅朵对丈夫说:“如果我不会藏语,我们将来的孩子也很难学会。所以,我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自己学藏语,让他在藏汉两种文化的熏陶下成长。”
说到做到,从那以后,梅朵便开始学习藏语。她买了很多藏文绘本、儿童书籍阅读、学习,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她终于可以用藏语交流,还能看懂小学水平的藏文书了。
从梅朵学习藏语的经历中,从事民族文化宣传的扎西顿珠受到启发: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让家长读藏文书给孩子们听,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藏语水平,还可以培养孩子们从小喜欢阅读的好习惯,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。
然而,在市场上,汉文、英文的绘本很容易买到,藏文的相关产品却不多见。扎西顿珠跟梅朵商量:“我们有这么多儿童藏文书,不如拿出来资源共享吧?”梅朵非常赞成这个想法。于是,他们开设了博语小窝。除了将家中的藏汉文书籍搬到博语小窝,他们还特地从西宁、拉萨等城市专门采购了数百本适合4至16岁青少年阅读的藏文书,提供给家长和孩子们免费借阅。从字母启蒙、单词识字卡片,到《西游记》《阿古顿巴》《格萨尔王》等传统绘本故事,再到八大藏戏、世界名著、中小学藏文的课外辅助阅读书籍,如今的博语小窝已有数千本关于历史、地理、美术、通识教育、神话故事方面的藏文书籍。
“小时候,我爸爸经常给我读各种各样的书。五六岁时,我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,所有人都惊讶于我在文字方面的‘天赋’。其实,这是我爸爸长期用读书的方式陪伴我、潜移默化的结果。”梅朵说,“现在,我们开设藏文童书馆,就是希望更多人能通过阅读这种方式接触藏文化。我们会不定期地采购新出的书籍,让童书馆的藏书更加丰富。”
如今,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,孩子们看动画片和短视频越来越多,这对孩子的视力、注意力和学习都没有什么好处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,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。“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是任何学校教育都不能替代的。想让孩子们学习民族文化的家长们,不妨从这里入手。”扎西顿珠说。
资料来源:中国民族报